《楔子》 ... - 晋江文学城 - 手机版
下一章   目录  设置

1、楔子 ...

  •   1871年。法国巴黎。
      
      那场暴行已经结束了好几个月,然而对西塞妮来说,她仍置身噩梦。
      
      没错,这场暴行的名字是“巴黎公社”。
      
      前世听说红色中国把巴黎公社的地位捧得很高时,西塞妮是有些啼笑皆非的。随便问个巴黎人,都会理所当然地用“暴行”来称呼它。何况她现在亲身经历的,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,这是一场灾难。
      
      连马克思本人都说过——因为在孤儿院长大,她一向是碰到什么书就看什么,接触马克思纯属凑巧加没别的书看——巴黎公社的大多数成员都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者。
      
      好吧,那就是一群暴民。
      
      尤其对现在这副身躯所属的阶级来说。
      
      巴黎公社期间,贵族大量死亡,几乎十不存一。而这个与她同名的少女西塞妮,正是其中的一员。她经历的悲剧在这个时代微不足道,对她本人却不啻大灾难。家人被屠杀殆尽,自己在巴黎街头躲躲藏藏两个多月。当这场灾难终于被制止时,家中的一切已经被新主人瓜分。而他们又怎么会愿意被判定死亡的西塞妮小姐回来继承这一切呢?于是身份被剥夺,姓氏也不能提起,流浪在巴黎街头,饥寒交迫,直至死亡。而这具身体也迎来了新的主人,一百四十多年后的一位因癌症去世的英国女歌唱家。
      
      昨夜那场大雨打湿了她唯一的衣服,营养不良的身体又提供不了什么热量。如果不尽快找到生计,像原主一样死去只是时间问题。
      
      伸手将棕色的鬈发绕到身后,西塞妮开始仔细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。前世她虽然受政府资助上过学,但是从中学被人发掘开始就一直走歌唱这条路,这条路顺畅得让她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——事实上,在被韦伯拒绝出演《歌剧魅影》之前,她的歌唱事业一帆风顺。她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可能不朽的年轻女歌唱家。
      
      除了歌唱,她没有别的办法生存。
      
      对于歌唱,一开始是热爱,后来是彻底成为生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。从十一岁第一次聆听《歌剧魅影》开始,她便下定决心将自己献给音乐。十三岁被声乐老师推荐进入专业学校学习,十七岁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登上舞台,二十岁享誉全球,同年被《歌剧魅影》拒绝。二十二岁因癌症去世。
      
      一份十分辉煌的履历。
      
      在被安德鲁·韦伯拒绝的时候,西塞妮是惊愕的,也是惊喜的。长久以来她都觉得自己的歌唱达到了瓶颈,她觉得自己还能再上一层。可是所有人都对她说着“完美”。她痛苦地揉碎自己的歌声,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知道一定存在的瑕疵。每一个音节,每一次吐气,都是完美无缺的。
      
      “我非常喜欢《歌剧魅影》。”她诚恳地说道。
      
      “我知道。”老人笑得慈祥,“你对媒体说过,正是它让你走上了歌唱之路。我很荣幸,孩子。那么,我们开始吧。”
      
      于是她唱了《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》。这是克里斯汀在父亲墓前的一首独唱。那个彷徨的小洛蒂终于勇敢坚强起来,与过去告别。这首歌并不是最考验音域的,但拥有傲人音域的她却选择了这首歌。
      
      在她唱完以后,韦伯沉默了。过了一会儿,他说:
      
      “很抱歉,孩子。我想我得拒绝你。”
      
      “先生?”
      
      “你的功底无可挑剔,”他慢慢地说道,似乎在寻找最合适的表达,“情感也——你把握得很到位。但是还不够。”
      
      “歌者,一个真正的歌者,要凭借什么打动人?当然不会是技巧。我知道很多人都为我在《歌剧魅影》的电影中选择了杰拉德巴特勒担任男主角遗憾,因为他毫无声乐功底,尽管突击了半年,最后唱出来的结果也谈不上多好。但是——你看过电影吧?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?”
      
      “他很用力?”西塞妮迟疑着说道,“非常非常用力。虽然唱功真的……有些难以接受。但是他那种浓郁的情感,那种快要张裂出来的情感,很容易就让人忽视掉他的唱功,而是随着他同悲同喜。”
      
      “不错。”韦伯轻轻地说道,“你来前我就听过你的一些歌。非常优秀,但我总不能确定。因为似乎有些模糊?但是刚才听你唱了,我能肯定了。你的歌声是有情感的。你对世界怀着一种十分温暖的感情,你的歌声就是这样的感情塑造的。但是这不够,远远不够。你大概缺少——狭义一点的感情?——比如说,爱情,它能完成奇迹,尤其对于歌唱这样需要感情的东西。爱情会使一个歌者重新认识世界。那是一种十分丰富的感情。你爱世间万物,但对于个人,你又是冷漠的。这就是问题所在。你没有为任何一种爱感到过嫉妒——你缺乏对狭义的感情的体悟力——有时候两种爱很难区别——你的歌声差的就是那一点。好吧,这个说法有些复杂,我们不妨就将它称为‘音乐天使’。你还需等待音乐天使的拜访。”
      
      “真的有音乐天使吗?”
      
      “当然有。孩子。凡人永远看不见天使,但那些超凡脱俗的心灵能听到天使的歌声。往往在这些心灵最意想不到的时候,在悲伤和气馁的时候,耳朵会突然听到天堂里悦耳的声音,神在歌唱,让你终身难忘。那些被天使拜访过的人从此心里一直像有团火在燃烧,感到一种凡人所不知的激动。”
      
      西塞妮想要问问他是否被音乐天使拜访过,但她并没有问。
      
      “谢谢您。”她感激道,“我一直觉得差点什么……谢谢您让我知道。希望有一天,我有资格出演《歌剧魅影》。”
      
      可惜的是,她没等到那一天。半个月后,西塞妮被查出癌症,并在一年后去世。
      
      然后,就来到了1871年的法国巴黎。
      
      这是一具年轻贵族少女的身体。灰蓝色的双眸宛如冬日的海,一头浓密的棕色鬈发。洁白细腻的皮肤虽因为这几个月的颠沛流离粗糙了些,却依然美丽。很年轻,大概只有十五六岁。
      
      这具身体的音色很不错,几乎能与她前世媲美。只是明显没受过训练,音域太窄。然而,当西塞妮在清晨的街头唱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,她由衷感激。因为癌症的治疗,她太久太久没有唱歌了。音域窄又如何,她有信心重新开拓。重要的是她又能唱了。并且最后那段时光生死间的感悟,她相信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能更上一个台阶。
      
      不过现在要紧的是先找到生计。
      
      唱歌——昨天她试着在街头,用还不太熟练的法语卖唱过,也就刚刚赚到一只面包。如果不是在歌剧院里以正式歌唱家身份歌唱,唱歌是维持不了她的生存的。况且这年头歌剧院里演的不是她熟悉的音乐剧,而是她前世就涉猎不多的歌剧。对音域的要求更高。如今这具身体显然驾驭不了。
      
      ——何况,鸠占鹊巢的那一位,也是几大歌剧院的常客。她登台——目前看来就是找死。
      
      原主留给她的记忆不多,且零散。
      
      1871年,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。工厂也能接受女工了。原著试着打过短工,但无法掩饰的美貌在她不愿意付出身体的情况下反而成了拖累。几次在工厂主管露出企图后,她都选择了逃跑。
      
      ——于是,她死了。
      
      西塞妮叹了口气,苦恼地抓着头发。这样出众的容貌……保护自己变得很有难度。这可不是往脸上抹把黑就能解决的问题。
      
      睡大街实在不安全。除了吃穿之外,她似乎还迫切需要解决住的问题?
      
      不知道巴黎圣母院还收不收留流浪*女?——算了,雨果写的东西浪漫色彩太重不可信。
      
      再次翻阅记忆,试图从那些片段中得到启发。西塞妮忽然之间怔住了。
      
      1871年4月开始,原主打工了整整一个月。这是她最长时间的一次工作。那次是参与……巴黎歌剧院的修建。
      
      因为前世痴迷《歌剧魅影》,她几乎读了能找到的一切关于它的资料——小说除外。当时因为已经在准备出演克里斯汀,听说小说中的魅影形象和音乐剧不符,担心影响临场发挥,于是刻意没有读——当然包括巴黎歌剧院这座辉煌的建筑。她清楚的是这座歌剧院地底确实有地下室——地下的水甚至每十年就要抽一次。巴黎公社时期,歌剧院的地道曾被当做牢房。而她,或者说原主参与修建的,似乎也不是地上部分。
      
      ——那就是说,巴黎歌剧院的地下的确存在奥秘。从它能关人就证明,至少那里可以栖身。
      
      现在公社刚过去几个月,如果能克服对地底那些死人的恐惧,或许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室能暂时成为她的庇身之所。

  • 作者有话要说:  作者并非学唱歌的,如果有什么错误,求包涵~
    韦伯那段音乐天使论来自原著,老戴耶的话。
    原著,埃里克是巴黎歌剧院修建的承包商之一。当时他本打算过正常人的生活(当承包商),但是巴黎歌剧院激起了他内心的激情。他于是将地底打造成了他的王国。原著提到,巴黎公社期间,埃里克依旧在秘密施工。
    本篇不坑。绝不坑。更新慢。但2016年3月前一定完结!

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,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。[我要投霸王票]
  • 网友:
  • 评分:2 1 0 -1 -2
  • 内容: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注:1.输入br/即可换行分段,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每次发表负分评论需在登陆状态下进行,且扣除1个月石。